義隆魚行日式紅磚 特級建材見證百年歷史

百年義隆魚行開放參訪 特級紅磚見證漁業榮景

(中嘉新聞記者 蔡曉君/基隆採訪報導)基隆崁仔頂一棟保存完整的日式紅磚建築義隆魚行,靜靜訴說著百年漁業興衰。屋主彭瑞祺身兼義隆魚行老闆及基隆市崁仔頂聯誼會會長,他不藏私開放這棟歷史建築供民眾參訪,讓更多人認識基隆的漁業文化。

這棟老房子前方,曾經有一條直通基隆港的旭川河。從清朝開始,基隆的漁貨就在河岸拍賣。因為從河面到碼頭需要走上幾層台階,這個地方被稱為「崁仔頂」,台語意指台階上的地方。大約四十年前,基隆將這條具有歷史意義的河加蓋,熱鬧的漁船景象只能憑想像回味。

彭瑞祺表示,祖父當年做生意賺了很多錢,剛好日本人整治好旭川河,前面是海埔新生地,「我們這邊十家地主就把海埔新生地買下來,開始建了十棟房子。」這棟建於1920年代的紅磚屋,是日本殖民政府推行「市街改正計劃」的產物,從清朝的石頭厝改建為紅磚房。

彭瑞祺指著牆面的紅磚說,每個人的財力不同,用的材料就有差別,「雖然都是TR磚,但也有分等級,像是特級、一級、二級。外面的大柱子是一級的,我們房子用的是特級磚。」他笑說,這種特級磚真的很硬,曾經用報紙包起來給空手道四段的朋友劈,結果對方沒劈斷,打開一看才知道是最硬的特級磚,朋友又氣又笑的說他戲弄人。

屋內牆面有一處修補的痕跡,背後藏著一段心酸故事。彭瑞祺說:「以前這兩棟都是我們家的,但有一年發生船難,我們就賣掉一棟樓給船長和船員當安家費。你看補起來那個磚頭排列不一樣,這個洞以前是裝電話的。」

民國75年,老式建築的承重樑柱被蟲蛀壞,彭瑞祺將房子後面改建,也改做銷售養殖魚類,像是九孔、花枝等。他說:「我們這個房子在清朝時期,店面是在後面,改建後我就改做銷售養殖魚類。」

從一磚一瓦到每個修補痕跡,這棟義隆魚行,承載著基隆崁仔頂的漁業記憶與家族興衰。透過屋主的不藏私分享,這段珍貴的歷史得以被更多人看見與記憶。

#崁仔頂
#日式紅磚
#義隆魚行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