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鏈結共創東協榮景 產官學研攜手擘劃新南向藍圖
- 08-09-2023
- 火報
火報記者 陳聖偉 / 綜合報導
在「新南向政策」推動下,台灣持續積極與東協國家展開合作。對此《今周刊》於9月5日舉辦「深化南向鏈結 共創東協榮景」2023東協台商一千大調查暨論壇,凝聚產官學研與六個東協國家駐台代表,針對深化南向鏈結共創東協榮景意見交流。論壇中提及全球地緣政治變遷、供應鏈轉移趨勢以及激勵措施,使東協成為企業關注與投資的重點對象。
全球地緣政治變遷、美中貿易摩擦升溫與國際大廠分散風險,進而推動「中國加一」,在打造安全生產基地需求下,形成供應鏈移轉。鄰近臺灣的東協10國、南亞6國與紐澳成為臺灣新南向重點。而近年東協各國陸續祭出土地優惠、租稅減免、改革商業法規、積極興建基礎設施等,盼吸引外國企業來設廠。
受新南向政策驅使,台灣2019年核准對新南向18國的投資金額也從28億美元,增至去年的53億美元。經濟部政務次長陳正祺認為,在國際去風險化趨勢下,台灣享有早期布局東南亞之優勢,台商已形成堅實產業,並將根基留在台灣,透過投資、貿易、布局,把臺灣產業結果擴散到全球,成為建立永續和韌性供應鏈的關鍵;僑務委員會政務副委員長阮昭雄也指出,僑委會將持續扮演平台工作,提供政策協助輔導,深化產學合作,讓東協優秀人才留為台灣所用。
《今周刊》發行人梁永煌指出,受美中貿易戰衝擊,全球外人投資(FDI)金額在2018至2021年間減少了23%,但東協國家的投資卻逆勢成長超過兩成,超越中國,躍升至全球第三。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MF) 估計,在2024至2028年,印度GDP年均成長率將達6.1%,而東協國家的平均值約為4.8%,大幅超越中國的3.9%。數據表明,東協地區成為全球投資熱點。《今周刊》採訪團隊近年也實地走訪東南亞採訪多位台商了解情況,編輯部主編黃煒軒分享,在新加坡在「中國加1」;泰國「3030電動車發展政策」下,各別吸引諸多半導體大廠與電動車廠投資設廠。
台灣金融業同樣受吸引。第一銀行總經理李嘉祥認為東南亞擁有人口紅利、經濟發展潛力大、中產階級興起等利多條件。永豐金證券(亞洲)董事長江偉源指出,台灣投資人對越南股市具高度興趣,儘管去年經歷一些波動,但預估後續中產階級人數增加與人均GDP提升的激勵下有望穩定增長。另受限法規,無法針對單一客戶無限供給資金,因此國泰世華銀行在東協國家培養擁有當地金融知識人才,讓在東協有資金需求的臺灣企業金融客戶可透過在國內單一窗口享受金融服務。
東協在充滿機會的另一面,仍有多項風險值得注意,合作金庫商業銀行副總經理蔡佳平提醒,包括經濟韌性相對淺碟,受外部衝擊大;人治色彩濃厚,行政效率待提升;治安問題時有所聞,且建議應了解民族性差異,關注福利政策調整;KPMG安侯建業海外業務發展中心主持會計師吳政諺提醒,儘管東協國家多少有提供租稅優惠,但應謹慎評估,不應依賴優惠政策來確保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