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事不順:台灣友善飼養的未竟藍圖(公民投稿)

【中嘉新聞 公民記者呂羿穎、蔡愷恆、許巧昕/台北報導】

「我們在旁邊也吊了玩具,豬好喜歡啊!」台糖公司畜殖事業部副執行長溫元文認真比劃,破除一般人想像中,豬圈昏暗、擁擠、潮濕的印象。 台糖公司是台灣最大的養豬戶,從2017年開始推動豬隻友善飼養。從屏東的東海豐農業循環園區開始,陸續依照動物福利設計理念,改造全台13座豬場。

豬舍中不僅有玩具供小豬玩樂,地板還架設高床,讓豬隻的排泄物可以往下流,甚至還放音樂、開空調,讓豬隻的生活環境更加舒適。 溫元文演示小豬玩玩具時瘋狂的樣貌,只需要一條鐵鍊吊上幾塊矽膠,豬隻就會卯起來啃。尤其剛進豬圈的豬玩得更兇。 不過,你知道動物福利是什麼嗎?動物福利是指在飼養動物時,給予動物足夠且乾淨的生活空間,生長過程要有均衡飲食,讓他們活得健康、活得快樂。溫元文認為,這對豬來說就是天堂。 其實提倡動物福利已是國際趨勢。

在2012年,歐盟就全面禁止在格子籠中飼養蛋雞,隔年也禁止將懷孕母豬關在狹欄內。台灣的友善飼養也從雞隻起步,農委會在2015年公布《蛋雞友善飼養指南》,避免將雞關在只有A4大小的格子籠,讓雞能夠在籠子外自由展翅。而台糖的夢幻豬圈,則是根據行政院農委會於2017年訂定的《豬隻友善飼養系統定義及指南》打造,指南內針對各類型的豬都列出相應的標準。 農委會畜牧處家畜生產科科長李宜謙解釋:「譬如說蛋雞,我們就還是把他關在室內。」但與此同時,農委會也輔導幾個業者,把雞舍裡面的籠子撤除,也沒有限制範圍,讓雞隻能夠自由自在地在雞舍裡面跳上跳下。 針對友善飼養的好處,農委會畜產試驗所產業組研究員兼組長林正鏞認為:「因為飼養密度比較低,所以牠會降低打鬥,皮膚損傷就可以降低。」 相較國際,台灣動物福利的推行已經慢了許多。但更令人憂心的是,現行的友善飼養指南並無法律強制力,農委會也沒有積極宣傳,所以大部分的畜牧業者並沒有動物福利的概念,導致目前友善飼養的蛋雞不到一成,養豬業更是少得可憐。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辦公室主任林岱瑾說明:「農委會至今對於台灣的畜牧產業,要不要走向友善飼養,並沒有明確的政策跟期程。」

李宜謙坦言,還有很多人不瞭解友善飼養的內涵,農委會將繼續努力推廣。 除了宣傳不力,很多豬農不願推行友善飼養,是因為現實面的成本考量。進行友善飼養,就勢必要擴大畜牧場面積,等於飼養密度將大幅降低。張雲傑畜牧場廠長吳松霖直言:「你看我們為什麼會多養,就是希望多賺一點。」 此外,政府也沒有配套措施鼓勵豬農轉型,現行的政策只有提供低利貸款。林岱瑾也指出,農民會不願轉型,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拍賣市場上。無法區分哪些豬是友善飼養的。拍賣市場,讓投入更多飼養成本的豬農,沒有價格優勢。 現在飼養的豬隻因為品種改良,體型越來越修長,但指南中對於豬隻飼養面積的要求,卻沒有及時更新。

另外,此份指南的標準也較國外寬鬆。像是丹麥政府要求,獸醫平均一個月要巡視畜牧場一次,台灣則沒有相關規定。 林岱瑾說明,指南中較缺乏的,是針對農場裡面生病的動物。林岱瑾補充,傷病動物可能沒有辦法治療、不具經濟效益,「發生意外的時候要怎麼處理,在目前在這個標準裡面是沒有規定。」 在動物福利的路上,台灣還有很多路要走,但還是有企業願意主動投入友善飼養。

除了像台糖這樣的國營事業,家樂福也意識到動物福利的重要性。自2018年開始,家樂福就已承諾要推廣動物福利。一開始,賣場內友善飼養的雞蛋銷售佔比大概只有5%,但家樂福企業社會責任部企業永續經理林夢紹表示:「一直到今天,家樂福非籠飼雞蛋的銷售佔比已經將近三成。」 人有人權,動物一樣也有。

除了仰賴政府推動政策,身為消費者的我們其實也能盡一份心力。在購買商品時,選擇友善飼養的農場,對推行動物福利大有幫助,也能讓農民更有意願投入。 林夢紹表示:「我們應該要對動物好一點,因為牠們沒有其他要求,但我們卻連對牠好一點點,這件事情我們都做不到。」 溫元文覺得,跟豬互動是很快樂的事情。他表示台糖在教育新一代的豬農,或者願意想要投入養豬的產業的人,也將這個觀念傳達給農民,「我相信這就是未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