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社領百人上凱道 盼廢除格子籠飼養(公民投稿)

【中嘉新聞 公民記者張愷文、葉蓁芸/台北市採訪報導】

「讓母雞自由!廢除格子籠!」民眾跟隨台上指揮,原地踏步,象徵走出蛋雞生存環境的A4紙張,呼籲廢除非友善飼養的格子籠。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12月2號發起「為母雞挺身而站」行動,民眾首次站上凱達格蘭大道,為改善蛋雞生存環境進行抗議。 此次主辦方提出「即刻禁止新建格子籠蛋雞場」、「2030年完成蛋雞友善飼養轉型」以及「建議打造永續糧食系統」共三大訴求,期盼推動蛋雞產業轉型,提升動物福利。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表示:「我們希望效法所有已經轉型的國家,用法令先禁止新建格子籠,並運用10年的緩衝期或更短的時間逐步淘汰舊有格子籠。」 現今台灣蛋雞分為籠飼、平飼與放牧三種飼養方式,根據農業部《雞蛋友善生產系統定義及指南》規定,一隻平飼蛋雞至少要有0.1平方公尺的土地,但格子籠底部面積約為一張A4紙張大小,且每個格子籠可豢養2到4隻蛋雞,換算下來,每隻雞平均僅有0.016至0.031平方公尺。經營放牧飼養的小雞咕咕牧場負責人張凱迪說明,「籠子的雞每天生活作息就是吃飼料、喝水、生蛋,但是在我們放牧的雞場,母雞可以隨時隨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些行為舉止是在籠飼沒有辦法看到的。」

即便平飼與放牧相對籠飼友善,但全台仍有百分之八十的蛋雞為格子籠飼養。對蛋農而言,轉型過程面臨許多挑戰。成功轉型的全佑牧場負責人張建豐認為,「其實我覺得很大問題主要是傳產跟父母輩,願意接受新的知識的人有,可是很少,再來政府政策支不支持,我發現很多人想做,但他沒錢。」 蛋農要全面轉型為友善飼養,政府儼然成為重要推手。

對此,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執行長朱增宏建議,政府應設立規定,要求蛋農停止新建格子籠,並提出應對措施,「轉型可能要新的設備,政府應該提供貸款鼓勵蛋農,若蛋農需要新的知識,那政府也可以提供專業知識。」 隨著國際動物福利趨勢,歐盟已於2012年宣布全面禁用格子籠,至今紐西蘭、加拿大、以色列等四十多個國家也跟進政策,台灣要如何跟上國際腳步?協助蛋農產業轉型,落實動物福利,是未來須共同努力的目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