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辦桌熱鬧開飯 持續搭起多元對話空間(政大校園記者投稿)
(中嘉台北新聞 校園記者劉亭妤、張博涵/中正區綜合報導)
塔香小卷粄條、藥膳雞湯、蒜泥白切肉等,共9道菜餚先後上桌。
第六屆人權辦桌選在12月人權月,於昔日軍法處的青島東路旁舉行,席開24桌,邀請政治受難者與無家者們在寒冬中熱鬧開飯。 辦桌現場好不熱鬧,吃飯聊天之餘,也少不了炒熱氣氛的餘興節目、卡拉OK歡唱以及香腸與肉乾的十八仔(si̍p-pat-á)比拚,更有抽獎活動讓參與者收穫滿滿。
人權辦桌志工桌長陳思妤表示,雖然參與者不一定認識彼此,但依舊熱情分享,也樂意與他人建立情誼。 圓桌上的佳餚代表著政治受難者和無家者的生命故事,人權辦桌每年邀請參與者各點一道料理,並在用餐時分享自己的點菜緣由。
人權辦桌發起人、政治受難者陳欽生今年點了一道「福氣蒜泥白切肉」,他說明,以前在綠島監獄時,吃到新鮮的豬肉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點這道菜便是為了懷念曾經在綠島的那段生活。 人權辦桌因陳欽生的故事而展開,他在白色恐怖時代被陷害入獄,成了政治犯,出獄後則在萬華街頭流浪三年。
為了感謝當時一位廚師每天提供便當,支持他走過艱辛的日子,他便發想出街頭宴客的方式,將希望傳遞下去。「我們的出發點只是在關心,給大家一點點的微笑、一點點的光芒,能夠看到你們自己的未來。」陳欽生認為,每年持續辦桌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對於參與者而言,大家彼此都和氣對待,更是每年最期待、最快樂的一天。
活動當天除了人權辦桌,周邊也有人權市集,聚集了關心人權議題的NGO組織、學校社團和友善店家進行擺攤與短講,期盼拉近大眾與人權議題的距離。
參與民眾林潔希表示,在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那攤時,攤位解說員有向他說明了一件冤案,並且透過繪畫的方式,使他更深入了解這個案子,「我覺得整個過程還滿有趣的。」 在人權辦桌系列活動中,人人都有機會與無家者、政治受難者長輩及各個人權組織互動,即便寒流來襲,仍然開啟了一場充滿溫度的人權饗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