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mper手工藝品店 串聯台灣與印度(校園記者投稿)

【中嘉台北新聞 校園記者陳安蓉、黃雅詩/台北市中山區報導】

2018年,剛當完兵的黃啟祐獨自來到印度旅行,途中看到許多販賣各式手工藝品的攤商,印度是古代南方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其製作地毯的工藝更是名聞遐邇,這些手工編織品主要都是由婦女來製作,但女性在印度的社會地位卻是相當低落的。黃啟祐希望她們都能找到自己的價值,因而萌發了與當地合作的想法,於隔年建立起印度婦女工作坊,並成立Tramper這個品牌,在台灣販售她們製作的包包、衣服等手工藝品,至今已培訓超過20名婦女,且持續給予婦女們優於當地行情的工資,幫助她們改善生活。

小小旅行 大大改變

「不是我選擇印度,是印度選擇了我去做這件事。」Tramper創辦人黃啟祐說,大學畢業不久後,便自己一人到印度旅遊,在和當地人攀談的過程中,聽到了各式各樣的故事,有的感人肺腑、有的激勵人心也有的悲慘淒涼,因此產生了想要更深入瞭解印度的念頭。黃啟祐大學時期在一間新創公司實習,原本打算當完兵繼續回到公司工作,不過在旅行過後,他認為新創產業這個領域已經存在不少優秀人才,有沒有自己差別不大,但印度不一樣,或許有了自己的投入,能夠帶來更大的影響和改變。

↑黃啟祐在2018年時到印度恆河城市Varanasi瓦拉納西旅行。照片提供/Tramper

黃啟祐表示,印度街頭幾乎看不到女性攤商,由於文化背景的關係,婦女是不被丈夫允許在外拋頭露面的,但在旅行過程中,卻在恆河邊見到隻身一人販賣手工藝品的布靡卡,深深地引起了他的好奇,因而萌生想要在印度開設工作坊的想法。雖然這在當時還只是個夢想,不過這個夢想卻成為了小種子,在他的心中慢慢成長茁壯。

布靡卡是懷抱理想和原則的婦女,她無法接受丈夫以自己無法生出兒子為由,迎娶第二個妻子,因此不顧全家人反對,提出離婚的要求。然而丈夫卻用女兒的監護權來威脅布靡卡不能離婚,但她不但沒有退縮,反而更努力的向法官證明自己有能力可以扶養女兒,最終成功在官司中贏得勝利,將女兒和母親接到自己租的房子生活。

其實在印度,面臨這種問題的婦女不在少數,所以黃啟祐希望憑藉著一己之力來幫助她們,便在瓦拉納西和喀什米爾成立工作坊邀請這些婦女加入,再聘請專業的師傅教導她們裁縫技術,並將產品結合印度人鍾愛的圖樣,例如:花卉、花園等,外銷台灣,黃啟祐把這一連串行動命名為「布靡卡計畫」,延續布靡卡的精神,並期許工作坊的婦女都能像布靡卡一樣擁有自力更生的能力。

婦女賦權 實踐自我價值

在決定設立工作坊後,黃啟祐意識到若是以一個外國人的身份試圖改變當地現況,效果或許不是那麼理想。於是他找到一對一樣熱衷於婦女賦權的印度年輕人作為合夥人,利用當地人的思維去執行計畫,並以台灣的性別平等工作法為基底做改良,訂定出一套「布靡卡約定」,承諾提供婦女友善的工作環境、良好的薪資待遇以及平等的升遷管道。

除了給予婦女重重保障外,還會教導他們更有效率的生產方式,工作坊成立初期是由三位婦女和兩台縫紉機組成的,但當時他們沒有分工的概念,而是各自包辦完整的製作流程,經過多次溝通,才讓婦女們了解到應該有的人負責裁剪,有的人負責縫紉,藉此加快生產速度,體悟專業分工的重要性。黃啟祐說,其中一位婦女是單親媽媽,時常帶著女兒來工作,而女兒考上大學後,便決定加入工作坊一起參與生產,順便賺取自己的學費,甚至還告訴他未來也要從事這樣的工作,將這些手工藝商業化並發揚光大,讓黃啟祐倍感欣慰。

印度人和台灣人的審美、習性都大不相同,所以在產製商品時,如何讓婦女們的創意與台灣人的喜好達到平衡是一大學問。黃啟祐表示,通常他們不會去改動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圖案,最多調整顏色、比例,讓帶有印度色彩的物品能夠以輕鬆不突兀的方式進入我們的生活,像是印度人很喜歡運用鮮明的色彩與大量的花卉,這都不是台灣人所能接受的。另外,喀什米爾人很喜歡花園,經常將地毯設計為花園的樣式,營造出踏上地毯就像進入花園的氛圍,黃啟祐認為這樣的概念十分特別,但礙於台灣的氣候,很少人有使用地毯的習慣,所以他們便把這些元素提取出來製作成實用性高的電腦包。

↑以「宴席」做為概念發想的印度傳統圖騰 攝影/黃雅詩

↑正在編織電腦包的婦女。 照片提供/Tramper

突破重圍 在挫折中成長

從Tramper成立以來,一路上遇到不少困難,包括文化背景不同導致的認知差異、疫情攪局和印度內部突如其來的動亂。黃啟祐表示,印度人創意無窮也很喜歡即興發揮,往往會跳脫標準化的設計,但台灣人不一定能接受如此大膽的用色和形態。除此之外,印度人幾乎都是用土法煉鋼的方式在做事,某次他需要大量的深藍色帆布,當地婦女卻只用一個小鍋子煮染料,再把白色的帆布一片一片輪流放進去染色,黃啟祐認為這樣不是辦法,最終只好找規模較大的工廠幫忙生產。

不過黃啟祐認為文化上的差異都不是太大的問題,真正讓他感受到挑戰的是工作坊成立之初印度發生的動亂,由於喀什米爾被印度政府取消了自治區的地位,導致大批民眾走上街頭進行思維抗爭,造成印度政府不滿,進而將喀什米爾的網路、電話都切斷,一瞬間和當地婦女全面失聯。當時正值對台灣進行群眾募資的階段,不僅生產線停擺,還得想辦法和客人交代,真的是屋漏偏逢連夜雨。

面對這些難關,黃啟祐也和印度人學習了用最直接的方式「正面對決」,所以他決定親自飛到印度,並且用最原始的方法找人,一手拿著照片,一手拿著名片,一路上靠著傳話試圖找到人,最終在全村動員之下找到了他的夥伴。黃啟祐感慨說道,這個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很感謝印度人的熱心幫助,當然也很慶幸自己沒有放棄,總算慢慢把工作坊重新組建起來了。

莫忘初衷 夢想終將實現

Tramper現階段的目標除了希望合作的婦女在技術和生活上都能有所提升外,更渴望他們能認知到女生跟男生是一樣的,即是被社會制度壓抑著,仍然有能力去綻放自己、實現自己,進而影響周邊的人,讓大家都能活得更有自信。一位印度父親在和黃啟祐閒聊時透露:「傳統的印度社會當中,父親都希望能替女兒找到門當戶對的人家,女人的職責就是照顧好家裡,若需要外出工作,肯定是丈夫能力不夠。」並堅決表示絕不會讓女兒到外工作,黃啟祐聽到後便試著讓他了解「布靡卡約定」,在經過幾次交流後,這位父親的想法總算轉變了。

↑負責人黃啟祐正在和布靡卡交談。 照片提供/Tramper

南印有一個專門開展不同企劃的非營利組織SST婦女培訓工作坊(Srinivasan Services Trust)也是Tramper的合作對象,Tramper會定期提撥資金,讓他們能夠從城市請到一些編織工藝師來教導婦女新的技術,包括製作手環、項鍊等飾品,待品質穩定後,再上架到Tramper官網販售。黃啟祐表示,成立Tramper時就懷抱了遠大的目標,不只是想做編織而已,但當然在擴展事業版圖之前,會先將眼前的事物做到最好,希望未來還能有機會再發現更多國內外有故事、有溫度的手工藝,讓Tramper成為一個賦予世界各地手工產業嶄新意義的品牌。

↑在工作坊製作電腦包的婦女們。 照片提供/Tramper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