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覺失調及早治療 社區守護更安心
半夜半夜大吼大叫、有事沒事跑去狂敲別人家門,台北衛生局提醒,這可能是思覺失調症的早期徵兆。若能在初期即介入醫療,多數患者的症狀可獲得有效控制,生活功能也能維持穩定,呼籲社區民眾提高警覺,及早協助可疑個案就醫,是支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步驟。
思覺失調症盛行率約為4‰至1%,以台北市人口推估,約有將近1萬到2萬4人可能罹患。聯醫社區精神科主任陳柏妤提醒,思覺失調症是需要長期治療的慢性腦部疾病,常在青年時期發病,初期徵兆包括情緒起伏、語句混亂、突發性強迫行為、間歇幻聽等。若能及早辨識並接受治療,可有效降低惡化風險。
衛生局自108年起推動「身心失調發病早期介入計畫」,針對12至65歲初次發作或高風險族群,提供主動關懷、居家訪視、藥物與生活調適諮詢,截至114年10月已累積服務413人,九成以上治療穩定、症狀明顯改善。
民眾若自覺思考或感知異常,可透過「思覺功能自我檢測表」進行檢視,並盡速尋求專業協助,衛生局呼籲,及早發現、及早治療,是守護自身與社區安全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