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科館繁殖綿蟹成功 台灣人工繁殖首例

海科館復育基地,又傳出喜訊,「綿蟹卵」孵化後,從原本的上萬隻,慢慢減少,最後只留下一隻小綿蟹,經過1個月的照顧,狀況趨於穩定。海科館表示,這是台灣人工繁殖的首例,除了綿蟹外,目前也致力於小丑魚、鱟魚的復育工作。

全身毛茸茸的小棉蟹,看起來好像毛球玩偶,背上還揹著 東西。 特別的外觀,引起遊客好奇,其實,「綿蟹」學名叫做「漢氏勞綿蟹」,有海中舉重選手的稱號,小時候會把海綿剪裁成身體大小揹在身上,長大之後會揹貝殼,這樣做,其實是為了偽裝自己,而眼前這隻小綿蟹,海科館好不容易才在去年(2022年)12月成功復育,人工繁殖能活下來,機率只有萬分之一。

除了綿蟹、海科館最近有一隻超吸睛的海洋生物。 全身白得透亮,還有鱷魚般的鱗片和牙齒,牠叫做「錘骨雀鱔」,看似和善,其實是隻兇猛的外來種,還是活化石。 海科館專注於生態復育,致力於保存告種海洋生物,希望成功復育,讓民眾了解更多海洋知識。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