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嶼10萬尾魚苗放流入海 推漁業資源永續
海洋資源越來越匱乏,基隆區漁會結合台電、基隆市政府及宗教團體,發起魚苗放流,今天上午帶著10萬尾魚苗,到基隆嶼海域放流,包括6萬尾黃錫鯛及4萬尾嘉鱲,活動邀請300多名學生搭船出海參與放流,希望保護海洋生態同時,也傳達漁業永續教育。
漁船一抵達基隆嶼海域,桶子裡倒出千隻魚苗,流向大海,箱子裡,還有上萬尾魚苗,通通準備放回海裡。 潛水人員下水,透過水底攝影機,拍下魚苗回歸大海的畫面,基隆嶼海域,擁有豐富魚種資源,也是磯釣活動聖地,但隨著海洋資源匱乏,基隆區漁會、台電及基隆市政府,發起魚苗放流活動。
來自海大附中、二信高中、中山高中、東南科大的學生及靈鷲山團體總計400人,分別乘坐11艘娛樂漁船,從八斗子漁港出發,前往20分鐘時間的基隆嶼海域,展開魚苗放流。 為了追蹤魚苗放流後續效益評估,漁會與海洋大學合作,特別將5千條魚苗,進行"打標"標籤,未來釣客或漁民釣獲有標識的魚體時,能回報基隆區漁會,以利統計和分析。
雖然市府和民間都希望生態永續經營,不過魚苗放流需要經過申請,針對放流魚種、檢驗、地點都有規定,在不影響棲息環境情況下,才能進行,確保放流魚種和生態不衝突,才能達到保護海洋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