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整平無障礙 籌足經費加速改善

 

保障行人路權,除了要求過馬路時,秒數要夠,還要能安全通過,不被車撞之外;人行道和騎樓也應該要暢行無阻;包括人行道要平整,沒有路樹竄根之外,騎樓也要避免被店家佔用,留給行人一條能遮陽躲雨的通道,保障行人通行的權利。

為了打造以人為本的道路交通環境,高雄市不少路段正進行人本造街計劃,將人行道加寬整平,電箱,路樹等設施移到路邊,連容易竄根的樹種一併換植,將舖面改為水泥刷毛,讓人行道維持平整好走。
不過,議員和里長對這樣的人行道改造計劃,還是認為速度太慢;針對人行道破損不勘的舖面,還有人行道高低差等侷部問題,也能立即改善,保障年長者,輪椅族,推嬰兒車的親子,有條安全的人行道可走。
另外,街道上有騎樓,可以讓行人遮陽躲雨,但騎樓常被店家佔用,或停放機車,阻礙行人通行;雖然騎樓為私人產權,但因為有提供減稅補償,所以,必須提供公眾使用,但在使用定義上模糊不清,執行仍有難處,也影響行人路權。
對於騎樓如何使用,議員和里長建議,可以依照住宅區,或商業區的不同性質,區分騎樓的使用方式,哪些可以開放營業,哪些不能停機車;最低限度是,至少留一條給輪椅族能夠通行的通道。
保障行人路權,改善人行環境,除了鼓勵搭乘公共運具之外,還能有助商業活動,台灣正面臨人本交通和車本交通的轉換期,大家對於新環境的轉變,還要有一段適應期。
 

延伸閱讀